人民,更是卑微得在史书中不得一见。这才是韩冈叹息的地方。
朝中绝大多数的官员,纵使其中有人才高八斗,也有人颇得清名,更有人累世簪缨,但在韩冈眼中,他们依然远不如自己父亲对这个国家的功劳,西疆的稳定,是建立在驻军军粮能够自给自足上的,做到这一点,老农韩千六的作用,比多少知州知县都要大。
生产力的发展,才是最核心的问题。
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是无法与工业化的大生产相抗衡的。
如果是用手摇纺机,一次只能处理一个纱锭,而现在最好的水力纺机,已经能够做到将近一百个纱锭。
但水力的局限性太大,蒸汽机的作用无可替代。缺乏足够的工艺水准,同时自身也没有太多记忆,韩冈并不指望去造内燃机和电动机。现阶段的工业化的动力源,除了蒸汽机,韩冈想不出还有别的机器可以代替。
尽管韩冈很早就在《自然》上公布了蒸汽机的原理,《九域游记》中更是将原理和作用都说了个透,但能够实际投入使用的蒸汽机还是遥不可及。
不知道当年瓦特是怎么发明——好象是改造——具体细节韩冈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他相信,他给出的蒸汽机的原理和结构,应该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的。有飞轮、有连杆、有锅炉,当然还有装着来回移动的活塞的双向气缸。
只要工艺技术达到标准,数以千计的工匠、士人付出努力,蒸汽机就能出现在世人的面前。当然,即是蒸汽机现在就发明,距离蒸汽船和蒸汽机车的出现,还有颇长的一段距离。
即使是再有二三十年的发展,蒸汽机想要拿来驱动船只和车辆,说不定还是达不到要求,但困于水力不足的纺织机械,却肯定可以摆脱河流的拘束。
可是要实现这一切,第一个是工艺上的问题,第二是材料上的问题,第三条最为重要,就是人的问题。
即使是气学内部,对设计和制造也依然有着偏见,所以韩冈之前才大发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