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军长征的路上,若是静下来研究战史的有心人,多会看到一种奇怪的部队:“先遣x”。
他可以是一个连,一个排,一个团,或者干脆被称为“支队”。他们需要领先全军出发,遇山开路,遇水架桥,遇到敌人要打破袭,遇到有利地形要提前抢占,还得阻击可能反扑之敌,为后续部队的渡河、通过、隐蔽创造战机。
而最令人惊讶的是,在r1军团的长征途中,这样的先遣部队,往往是成建制被指定的任一步兵单位所承担的。在加强了一些机、炮、工力量及指挥通讯之后,他们就华丽变身成为一支战力超群的优秀部队,能为全军冲锋在前。
而在这其中,红军工兵们,便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倍增器”。这群精通定向越野、铺路架桥、近战爆破甚至地方政工工作的奇妙人才,为长征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样,他们的损失率也相当高,两万五千里走下来,红军的工兵们可以说几乎是打满全场,浴血奋战,每一场硬仗,每一次困难都有他们的身影。
所以,在从红军转变到八路的过程中,工兵们便属于和炮兵们一道,首先被独立出来,成为优先补充的力量。
八路的工兵学校落在了川口,就在离着延州机场不远的小河汊边上。同借用了当地建筑的炮校不同,工兵们面对的是一片鸟不拉屎的荒地,以及一堆建筑材料——从当地某位顽固派地主家弄出来的青砖和木料,以及边区全新生产的“土水泥”一堆。
学校?这不就是么?别说工兵还要人来帮忙搭营区啊!
工兵们可不止会拆东西啊,也会造东西!
简单开了一个讨论会,几位走过长征的老油条主持规划,一些看过新教材的年轻后生提意见,再用新发的煎饼和馕动员了百姓。没一个月,川口的小河滩高地上,就多出了一个由窑洞和砖混木顶屋构成的小小建筑群。这里有河汊和土塬,地形多变而复杂,可以方便地模拟部队过河、越沟、翻山、攻城时所遇到的各种地形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