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迁也是状元
沈溪是翰林官,谢迁也是翰林,而且还比沈溪多做了几十年学问翰林,沈溪在谢迁面前随时都得保持低调,不能耍滑头。
但谢迁在刘大夏和马文升面前,就完全是个有些不识相“后生”。
马文升和刘大夏,一个七十多岁,一个六十多,比谢迁这个五十多岁“少壮派”更有资历,所以三人间说话,马文升和刘大夏总是尽量保持一种前辈高人态度,而谢迁本应该跟沈溪对他态度一样恭恭敬敬,可事实是谢迁一向能说会道,骂人不带脏字,再加上论才学,谢迁确强过马文升和刘大夏太多,以至于每次两个老家伙面对谢迁这个“少壮派”,都会有一种有力使不上感觉。
“于乔,你别责怪时雍,时雍在表功时,未曾给自己记半分,天时地利人和,还有将士拼杀,都不过是虚言,陛下也应该听出,其实沈溪功劳应该最大。”眼见会面有不欢而散趋势,马文升不得不替刘大夏出头。
谢迁着脸不说话,刘大夏接茬:“我正是此意,陛下听闻之后,思索良久,最后肯,问及沈溪一些过往之事,包括他在泉州与佛郎机人交战之事。那时沈溪于东南平匪战果尚未传到京城,陛下已有意派他与我一同往西北,以他为延绥巡抚,协同运粮调兵”
“那小子何德何能,延绥巡抚乃我大明机要之责,他不过少年之躯,连表字也尚未取毛头小子,何以胜任”谢迁之前拼命帮沈溪说话,可当涉及沈溪要去西北任职,他马上开始狠踩一脚。
马文升又赶紧开口说和:“于乔,切莫着急,此不过陛下与时雍商议,并未作准”
刘大夏道:“于乔说是,沈溪就算有勇有谋,始终是少年之身,若他独自征调西北,或不能主持大局,但若有我和几名勋贵一同前往,他从旁辅佐,或许可一战奏功,光复大明北疆,将防线从榆林北推到黄河北岸。”
谢迁不屑地撇了撇嘴:“你分明不是想让他负责征调钱粮,而是想让他去打头阵,充当先锋官,领兵北上与鞑靼主力决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