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欧洲,那就可以认定,你贪图利息、人家要你本金了。
总归,要么、赖账;要么,印钱发纸币,或者还债券。
你要说,他做没做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那应该说也做到了。
但问题是以后咋办?
金融这玩意儿吧,真挺神奇的。
法国人来说,约翰·劳的泡沫,也没过去多长时间吧,结果照样入局。
当然,这是个全球的普遍情况,历史上连满清统治的时候,那都是刚因为租界房地产大开发跳楼一批,不到十年,就又疯狂投机矿业股;炸了之后,最后又居然真的“相信”50%回报率的橡胶概念股,最后一波搞出来保路运动。
当然,历史在这里发生了变动。因为一战的战后格局,北美的独立运动被压住了,这里面当然有法国卡在北美没被赶走的因素。是以,卖头援美这种事,自也不存在。
但是,大顺的飞速发展,大搞基建铁路,立起来个样板。
重农学派的改革失败,也使得科尔贝尔派想要学大顺:民不加赋,发展基建,不从旧势力那里掏钱,通过发展来解决财政问题。
于是,还得要钱。
要钱,又得“民不加赋”,不触动旧利益。
那就历史重演,养老年金,高利贷集来资本呗。要不能咋办?
这就不得不说到“东施效颦”的问题了。
的确,包括说刘玉当初的扶桑移民和黄河改道,集来资本的公司,直接取名“泡沫公司”。
看这名字,就是在致敬约翰·劳的密西西比泡沫。
许诺高息。
但是,泡沫没炸,因为扶桑真的金山银山。
那之后的李欗大基建,走的也是一样的套路。
许诺高回报。
吸纳资本。
最后也没炸。
但是,泡沫没炸,那是因为……之前说的一大堆因素。
大顺的劳动力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