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有福出击时,何必胜的临时组建的坦克群已经在山梁后准备就绪,第5军占据北方,地势较高,这个优势使得敌人很难观察到这边的调动,而敌人的调动,即使有所掩饰,也很容易漏出破绽。日军的所有调动,都围绕着躲避盟军空中侦察,确实效果不俗,不过却很难骗过躲在八倍炮队镜后面的侦察兵。尤其坦克的调动,动静不小。有经验的侦察兵已经熟悉了第三旅团的一套指东打西,分散兵力的做法,他们并不在意这些坦克无头苍蝇一样的乱跑,他们只注意最后的集结区域。敌人烟雾起来的有些慢,侦察兵在这之前已经看出了敌人要出来的苗头。当然褚亭长原本的策略也是攻其必救,所以并不难判断最终给他们会出现在哪儿。天野指挥官判断,自己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显然算的太富裕了。
即使是对天野这样谨慎的日军指挥官而言,料敌从宽也只是一句空泛的教条,他们被惯坏了,习惯于敌军反应迟钝,学习能力低下。在中国战场上确实如此,战争进行了十二年,国民党军始终无法适应日军很少变化的战术。相较而言,在苏德战场,苏军花了两年,适应了德军的闪击战;在澳大利亚,美澳联军在惨败了一年后,也渐渐学会了不被日军的三板斧击溃。而在这里,褚亭长适应日本人的新战术,只需要一天。现在,只要天野一崛起屁股,他敢打包票知道他要拉什么屎。而且可以提前做好准备,把他的屎打出来。
日军的出击坦克在201师挖掘的四通八达的壕沟上艰难前进,这些沟壑阻碍了坦克的行进速度。这些交通壕都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而且挖的非常之深,这样的土工作业,完全有悖于以往的国民党军风格。日本人见过用同袍尸体垒掩体的国军,但是很少见到战壕挖的这么快,这么标准的。在第5军,挖掘工事得过且过的毛病,只存在于周有福的202师。
迫击炮炮火及时覆盖过来,在日军坦克群周围爆炸,这迫使日军车长钻进炮塔。所幸并没有发现他们最害怕的直瞄火炮的侧面袭击,这让指挥官广濑稍微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