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到的这颗小行星绕太阳一周时间为年,绕日速度公里/秒。距地球距离最远亿公里,最近亿公里,距太阳距离平均亿公里,发现时间为2009年2月20日。使用的是咱们天文台的施密特型近地天梯望远镜。”齐云星不用看资料就向曲研究员报出了一连串的数字。
在全球62个天文台中,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小行星数量位于全球第四,所以曲研究员经常处理类似的工作,他核实的时间比他们二人想象的还要快捷,“嗯,我查过了。这颗小行星的确是第一次被发现。虽然还需要至少4次回归中被观测到,并且运行轨道被精确确定后才会被正式确定发现,不过这些只是时间的问题;我马上会向总部设在哈佛大学的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申报提交审核;按照国际惯例,小齐你可以为这颗小行星建议一个名字!”
根据国际天文联会的规定,小行星的命名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小行星的永久编号,诸如c-类小行星277之类;后面一部分则是发现者为其取得名字,他可以是人名,比如沈括星、郭守敬星、杨振宁星、周杰伦星、林青霞星等等。也可以是地名,比如京城星、吐蕃星、紫金山星等等,还可以用单位命名,比如金陵大学星、华国科学院星、自然科学基金会星等等。
在正是命名之前,会有一个临时编号,是由它的发现年份和两个字母组成,比如2004dw;按照这个规则,齐云星发现的这颗小行星的临时编号应该是以2009开头;等这颗小行星的精确轨道被计算出来的时候,他就可以获得一个正式编号了。
人类从1801年发现第一颗小行星开始,最先使用的是罗马和希腊神话中的人物来命名。例如第一颗小行星就被命名为谷神星,之后还有智神星、义神星等等。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颗又一颗的小行星被发现,天文学家们逐渐发现,古罗马和希腊神话中的人名不够用了;于是采取了更为自由的命名方式,比如发现者可以用自己夫人的名字命名小行星,这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