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跳出来反对圣旨,大明的忠臣们都随风而去了,这是皇帝朱由产的想法,心中不无悲哀,大明药丸了!
在前明,忠臣们擅长嘴炮,怼天怼地对皇帝对同僚对百姓,无所不怼。
而且前仆后继,显露出风骨铮铮,譬如前明著名的大礼议,简单的来说,就是大臣们想给嘉靖皇帝换个爹,但是失败了。
正德帝死后无子,于是,他的堂弟朱厚熜被立为皇帝,按照祖制,即为明世宗嘉靖皇帝。
他必须过继给正德帝的父亲也就是弘治帝为子,称弘治帝为父亲,称自己的父亲为叔父,但朱厚熜又是一个孝子,他死活都不肯,坚持称弘治帝为皇伯父,并想把自己的父亲兴献王追封为皇帝,这在明朝显然是违反祖制,于是大臣们就分为两派。一方面以张璁为首支持他这个决定,一方面以首辅杨廷和(杨慎之父)为首坚决反对,称祖制不可改。
双方激烈争斗,护礼派群臣决定集体向皇帝进谏。
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就是《三国演义》最开头调寄《临江仙》的作者: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那个大才子对众臣说:“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包括九卿二十三人,翰林二十人,给事中二十一人,御史三十人等共二百余人的庞大队伍,集体跪在左顺门外,大呼太祖高皇帝、孝宗皇帝。哭声,喊声震天。
明世宗大怒,派人将员外郎马理等品以下官员一百三十四人逮入诏狱拷讯,四品以上官员八十六人姑令待罪。一时间锦衣卫从四面八方围来,左顺门前血迹斑斑,称为左顺门血案。
大礼议“始而争考﹑争帝﹑争皇,继而争庙及路,终而争庙谒及乐舞。”影响深远。
明朝大臣们曾经有此光鲜的一幕,但在今天本应是一个大礼议的争执时刻,却没有发生新的左顺门血案。
大明公主的儿子继承皇位,而不是大明的皇子皇孙继承皇位,在中国文化上是不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