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了。”
院首纪杉的神情有些略微失望。他原先还期望能够从苏林屡屡让人意外的表现当中,看看能不能寻找到机会突破瓶颈,领悟属于自己的三十六计最后一计“走为上计”。
但是依据目前苏林的表现来看,并没有什么能够引起纪杉强烈启发的细节。
“兵之道,诡道也。用兵之道,变化莫测。更是因人而异。老师曾经对我说,这《三十六计》虽然名称是固定的,但是每一个人真正能够领悟到的计策却有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含义。我曾经于去年登门赵家,向闭关当中的老师请教最后一计‘走为上计’的理解。老师谓我,此计乃是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纪杉一直在寻找自己对于“走为上计”的理解和感悟,当日赵大儒对他所言的这一番。显然只是赵大儒自己的理解,而不是适合他的理解。
“‘敌势全胜,我不能战,则:必降;必和;必走。降则全败,和则半败,走则未败。未败者,胜之转机也。’对于这一番思想寓意,我早就已然知晓。却无法彻底贯通成为我的‘走为上计’。这是为何?我又要如何去追根溯源,寻找属于我的思想奥义呢?”
这些疑问一直困惑着翰林大学士文位的纪杉,即便他的老师赵大儒亲自开导释疑,也没有丝毫的帮助。而在纪杉的智海当中,九十九尊士兵圣像已经矗立海上,这就是他的兵家之道,以将士为器。而非兵刃为器。
不过,这还剩下的最后一尊士兵圣像,却一直无法筑成。便是差这最后一计“走为上计”的思想领悟了。
“且看吧!梁先生,虽然这试炼苏林即将败给赵毅。但是州试的时候,九鼎演化的九个县更加地真实,便不止是仅仅依靠兵家思想就能够完全获得优势。还需要综合民生力量,是真正考验儒士学以致用的办法。到时候,可以再看看这苏林的表现……”
院首纪杉对身边的先生梁鸿说出了这一番话,显然就已经是不看好苏林的试炼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