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会议中,其他各家进行论文报告,包括胡海涛,也准备了一篇关于“中国微机保护标准”的论文与大家探讨,张逸夫并未发表过多的看法,只是在一些点上提一些想法,显示一下水平即可,顺便,跟施罗德互捧臭脚也是少不了的。
会议快结束的时候,施罗德非常“识趣”地提出吸纳新成员和观察员的话题,纵观全场,值得吸纳的恐怕也就是中国一行人了。一些人很快表示附和,中国近年来的贡献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理应成为正式成员,大家同时也很期待e1在投产后的表现,希望在未来的会议中见到张逸夫。
张逸夫本欲抬胡海涛为成员,自己混个观察员就好了,但眼下的情况,实在不合适,胡海涛也知道不合适,暗示张逸夫这次自己上就好了。
经过简短的表决,张逸夫成为正式成员几乎全员通过,连日本成员也不得不举手认可,当然这只是内部通过,后面还有程序要走,成为正式成员后张逸夫会接到通知。
第一步任务由此轻松完成,毕竟这里是讲技术的,技术上得到了认可,一切都理所应当,何况还有施罗德一方的支持。
张逸夫本欲借势提出直流输电对交流保护、控制影响的研讨,却被胡海涛劝住,他的意思是时候未到,不急。
余下的三天会议也十分充实,张逸夫渐渐适应了这个环境,甚至连口语和词汇量都得到了强化。与会者多数对微机保护和自动化的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他们还难以想象将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制约他们的,还有微机的“不稳定性”,现阶段频繁“黑屏”的操作系统以及相对脆弱的微机保护屏柜工艺等因素确实存在,相比于已经成熟稳定的集成电路,plc等设备,他们认为微机稳定性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可那是另一个工业的事情了。
张逸夫在频繁的交流中也逐渐认识到,自己对微机的理解即便在国际上也领先了许多,必须利用好这个优势,有机会的话。在下届会议,一定要拿出让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