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价,这是一个后世形容中国产品价格的形容词。
当然实际上对于三十年后的中国来说,如果产品能卖出韩国大白菜的价格,那真是做梦都要笑醒的事情。
而实际上,中国钢铁的销售价格,甚至连大白菜的价格都比不过。
而在八十年代来说,中国人在工业品出口上,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优势究竟有多么大。
这里因素很多,比如国内工业没有达到后世的水平,无法发挥规模化的优势。
再比如说国企体制下,工厂对国际市场体系并不了解,而进出口公司本身精力和责任心有限。
以及国企产权不明确,沉重的社会负担让企业经营的间接成本吞没了生产资料成本的优势……
对很多国企来说,似乎对自己产品和外国产品比较的不自信似乎已经深入骨髓。很多时候其实完全是思路问题,想不到、不敢想,于是市场放在那里却只能等着国外的产品占领国内的市场。
但事实如何呢?
就以大港造船厂1981年承建的包氏兄弟船运公司的万吨散货轮来说,成本方面单说用钢是1200吨。1981年造船用钢材计划内价格是1800元/吨,也就是说钢材成本大概是两百万人民币左右。
再算上船用设备和各种辅料、人工、管理、折旧等成本,这艘万吨散货轮的成本造价,大港造船厂自己核算是在三百八十万人民币左右。
而它的合同价格,则是三百五十万美元。
相对同期韩国或者日本的造船厂,建造同样级别的万吨散货轮,价格则是七百万到一千二百万美元之间。
1981年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内部价是。
也就是说,如果换算成美元,中国建造一艘万吨级散货轮的成本,大概在二百二十万美元左右――注意,这个时候人民币对美元是固定汇率。汇率不起调节进出口作用,而是由进口补贴出口。
实际汇率,经过出口补贴之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