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行走起来还是很吃力的,相比较于四轮马车两轮马车在这样的路上行走起来要更为快速。
想一想,为什么秦始皇统一以后要“书同文、车同轨”,车同轨为什么摆在和书同文同样重要的地步?
因为中国没有足够方便廉价的火山灰来源,搞不了火山灰土水泥,也就搞不了平整的硬化路面。所以中国古代的道路都是土的,几乎没有硬化路面,就算夯土,季风气候下很容易就泡软了。
所以古代中国的土路,必然是要被车轮压出辙,也就是说,路面不是平的,而是每条车道都有两条压出来的车辙。
车同轨实现车轴长度和车轮尺寸统一,那么大家的轮子都在这两道沟里跑。
如果车轴长度和车轮尺寸不统一,那必然是跑着跑着一边轮子下进沟里一边还在路面没有压凹下去的地方,两边不一样高,那就要翻车啊,车同轨实现了道路运输的方便化安全化。
就算到了现代,边远乡下的一些没有硬化的马路上已然可以见到打车碾过的两条车辙,更别说古代了。
至于一些人口嗨说的古代中国没法解决转向的技术问题,西方四轮马车的前轮转向装置其实又不复杂,古代中国在水运机械上有的是类似的结构。
但是为什么不普及到马车上,就因为路面上这车辙的沟啊。
四轮马车前轮转向装置本质上就是在一个水平活动的立轴上进行连接,立轴解决了水平方向的转动问题。
路要是不平,坑洼凸起之处,左右轮高度不一致,很容易把你这个立轴给颠簸损坏了,纵向开裂,然后四轮马车就前后断做两节了。
需要乃发明之母,发明不是从天才头脑里蹦出来的,绝大多数科技发明都是因为有社会上存在这种需要,满足这种“需要“能得到奖励,才促使人们去不断改进,才最终普及。
而如今黎汉明弄出了水泥,硬化了路面,四轮马车自然而然的应运而生了,黎汉明在其中只是起了一个引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