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城感慨道:“?中秋词,自苏白《蝴恋花》一出,余词俱废……可惜,你晚出生了一千多年啊,否则这首《水调歌头》倒是可以和苏白的《蝶恋花》论一论短长。”
厚古薄今是人之常情,在《蝶恋花》已经深入人心的情况下,《水调歌头》想再获得“古往今来第一秋词”那种地位已经不可能了。
哪怕它确实有那种质量,但生不逢时,现在的人再怎么欣赏也不可能把楚阳这样的小年轻写的一首歌捧到跟古之圣贤平齐的高度,更不可能把“此词一出,余词皆废”这种殊荣送给他。
文人都还相轻,更何况他连文人都不是。
不鸡蛋里挑骨头,骂你夏姫八写都不错了。往死里捧,怎么可能?
但楚阳已经尽力了。
最耀眼的舞台,最合适的时机,最适合的歌者,《水调歌头》不能拿到它所应得的荣耀只能算时也命也,非战之罪,苏白的《蝶恋花》到了地球那边肯定也是同样的境遇,所以也没什么好不平的。
好在文学上的失分并不妨碍这首歌在乐坛上的地位。
都说文艺不分家,但其实自古以来都是文贵艺贱。
古代写词的是文人,而唱词的,是伶人……
作为歌曲来说,《但愿人长久》就算不是一曲封神也差不多了。
楚城的微信关了声音,但开了震动。
云千寻唱完之后,他的手机就一直响个不停。
解锁,打开微信,一个叫做“文章千古事”的群聊里已经有了四十多条未读信息。
“@楚城:人呢?出来啊!”
“@楚城:不是叫你把你家那小子拉进群吗?怎么那么久没动静?”
“’高处不胜寒’,此句甚妙,当浮一大白!”
“你们在说什么呢?我怎么一句都看不明白?什么高处不胜寒?老韩你在爬山啊?”
“最妙当然还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