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了周瑜的态度缓和。
于是,颜良当即表示,他将看在周瑜的面子上,就此撤兵,荆扬二州就此修好,再不开战。
周瑜当然知道,颜良所谓的“从此修好”,乃是缓兵之计。
在周瑜看来,颜良很可能是忌惮于刘备的坐大,威胁其在北方的统治,今又久攻不下皖口,故才决定从江南之战的泥潭中抽身,移师北向中原。
颜良的主动息兵,正合周瑜之计,再加上颜良在信中给足了周瑜的面子,将周瑜视为他颜良不得不结束对吴之争的主要原因,这一切的一切,都让周瑜感到倍有面子。
颜良说到做到,云集于东线的五万大军,开始逐步西归荆州,经过半个月的撤兵,整个东线只余下了湖口的两万水军,还有鄱阳一线不到七千的步军,近有半数的颜良已撤回了荆州。
颜军的大举撤兵,顿时让皖口方面所受的压力骤减,所有的吴人都长松了一口气。
周瑜自也觉得肩上的担子轻松了许多,不过他却并未就此放松警剔,毕竟,湖口尚有两万颜军水师,而颜良也并未身归荆州,而只是移驻于了柴桑。
移驻于柴桑的颜良,并未停止与周瑜的书信的交往,只不过,信中的内容却不再提及军事,而是变成了单纯的朋友间的畅谈纵论。
纵论的范围也很广,远至北方的战事,近至荆扬二州的人物风评。
颜良还特别声称,江东诸豪杰中,除了周瑜之外,颜良最佩服的人就是小霸王孙策,并对孙策的英年早逝深表遗憾,并询了孙策家眷可安好。
周瑜视孙策为兄,颜良能如此敬重孙策,周瑜自然感到高兴,遂是替孙策家人,感谢了颜良的慰问。
如此书信往来,不知不觉中,已逾半月。
柴桑城,军府,入夜。
华灯初上,酒香与肉香飘散在书房之中。
颜良一身便装,坐在上首,闲品着杯中小酒。
脚步声响起,不多时,周仓带着一人步入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