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厚恩!”武臣们闻言,齐齐行礼称颂。
这时,太监王耻躬身,踩着小碎步,捧着一份书进来,“殿下,百里加急!”
朱允熥接过,脸上顿时满是笑意,开口道,“李景隆的折子,再有两天就到京师了!”说着,朱允熥想想,“大胜之后班师回朝,孤当亲迎!”随后,放下折子,郑重道,“传孤的旨意,开大明门,三军将士从大明门进城!”
“没这规矩呀,国朝以来得胜还朝,走的都是德胜门呀!”
“大明门那是皇上走的呀,这不是........”
这份口谕一出,又是引爆京城。
街头巷尾都是议论纷纷,只要人们凑到一起说的就是这样的话。
尤其是临近年尾,街面上买年货的爷们本就多,走累了坐在茶楼里,便三五成群的开始议论。
“嗨,咱们这位东宫殿下,自小就喜爱武事。”
“让将士们走大明门,为的就是激励天下健儿,尔等征战皆为大明!”
“你说的真假呀!”
“我老姑夫的亲侄儿的大舅子五军都督府的,这话还能假?”
街头巷尾到处是这样的议论声,等到大军凯旋的那一天,更是全城百姓出动,城门外人山人海。
负责治安的衙役,巡城兵马满头大汗的把看热闹的百姓们分隔在大路两旁。
国家强盛,百姓们自然爱戴。
大明虽然武功赫赫,但已有好几年,不曾大军凯旋而还,君王亲迎了。
路两边的百姓们,都好似提前过年一样,穿着新衣,喜气洋洋。就连许多女眷都掺杂在人群,拽着父兄或者丈夫的一角,眺望远方。
大明门的箭楼之上,朱允熥一身簇新的五抓金龙袍服,笔直的站着。他身旁臣武将分列两侧,许多在家养老的老勋贵们,也穿着戎装盛装出席。同样穿着龙袍的斤,好奇的趴在栏杆上,朝下面的人海眺望。
下面的人太多了,沿着城门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