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你还别说,他还混得不错,实际上,他也就是个笔杆子而已,还不是很强的那种笔杆子,吴老头还是个文化人的说,虽然没上过大学,那也是属于秀才一类的人才了。
要知道,窑洞那位那一伙人,除了总理,等老爷子几个留过洋的大学生外,其他的那些人,全都是苦哈哈的穷棒子,没文化的大老粗。
(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
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
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
贡生有几种:每一年或两三年由地方选送年资长久的廪生入国子监读书的,称为岁贡,由于大都挨次升贡,故有“挨贡”的俗语;逢国家庆典进贡的生员,称为恩贡;每三年各省学政就本省生员择优报送国子监的,称为优贡,每十二年各省学政考选本省生员择优报送中央参加朝考合格的,称为拔贡;乡试取人副榜直接送往国子监的,称为副贡。蒲松龄是“岁贡”,又叫“挨贡”。
就是做廪生时间长了,排队挨号挨上了贡生。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了,蒲松龄得到一个虚衔“儒学训导”。儒学训导是什么意思呢?当时封建社会的学校分好几级,国家一级是国子监,省里面是府学,县里面是县学。这个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学副校长了。
比现在大学生可牛了,算是保送的大学生了)这些人懂啥,全都是为了一口饭吃,当然,也是受了一种贫苦大众翻身做主人的思想在那顶着,虽然说,送死的是大部分人,少数到最后享受了成果,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些送死的人的后辈则是能享受到“幸福生活”了。
也就是这一点的希望最后的革命成功了,这和当时的政府腐败大有关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