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们自然而然的就提到了镇国公姜珩。
人都是健忘的,在战时,姜珩自然是被所有人牢牢记在了心里的,但若是景朝与西夷议和之后,一直处于平静安宁之中,只怕也过不了几年,姜珩在百姓们心中的地位就会直线下降。
而景文帝,本来就是想着用这样的方式一点点的将姜珩在百姓们心中的伟岸形象消磨了,等到姜珩在人们心里显得并不那么重要了,也就是景文帝收回兵权的时候了。
却没想到,北蛮竟然真的如姜珩所料的那般进犯景朝。
如此一来,百姓们又如何能不想到镇国公呢?
谁者知道,过去的二十年,景朝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相对的平静,就是因为镇国公之功,甚至西夷之所以会主动议和,最根本的原因也是被镇国公打得没了脾气。
现在,西夷倒是不成气候了,但休养生息了这么多年的北蛮挥兵南下,难不成又要给景朝带来持续二十年的战乱吗?
而若真是如此,数遍景朝,又还有谁能比镇国公姜珩更让百姓们觉得放心的呢?
在百姓们这样的想法之下,在百姓之中开始有了请求镇国公姜珩回边关主持战事的呼声。
最开始时,百姓们也只不过是在自己的心里私下里想想罢了,但随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边关传来的几次战报都不容乐观,这样的呼声便渐渐的成了主流。
景文帝虽然是帝王,但他也不可能真的对百姓们的心声完全置之不理。
而最重要的是,虽然这些年来景文帝已经在注意培养军中将才帅才了,但事实却是,他着力培养的那些人,在姜珩这棵大树之下,还没能得到真正的成长,如今压根儿就撑不起事来。
现在边关告急,当然是不可能置之不理的。
这样一来,除了姜珩,景文帝竟是再找不出一个适合去边关主持大局的人来了。
不得不说,一个国家的军事人才凋零至此,也确实是一种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