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没问题,放心用好了。”
宁雷回答的非常爽快,如果不考虑这玩意实在是不好买,两架贝尔法斯的采购价格别说说梁远,就是两个丫头都能自己掏钱买下来。
宁雷和唐婉虽然对两个丫头彻底的放手,但该有的关心还是一点不少的,和普通父母不同的,只是一点都没法给予双胞胎在人生上的职业建议而已。
前几天,宁雷和唐婉一起回家时,两个丫头在家里看特区银行今年上半年的营收预期报表,把跟着双胞胎一起浏览文件的宁雷和唐婉看得直‘抽’冷气。
在梁远的支持下,截止1990年六月底,特区银行的存款规模已经超过一百五十亿,放贷规模突破百亿。
远嘉收购了怡和之后,自家旗下的亚洲发展银行马上成了怡和的日常结算中心,仅仅依靠给自家员工发工资这块业务,亚洲发展银行在香港即刻获得了接近十万名有着稳定收入和稳定消费能力的优质客户。
怡和旗下的惠康超级市场、711便利店、美心饮食集团、文华东方酒店等深深渗透到香港人日常生活的企业群都开通了亚洲发展银行的at柜员机或是24小时营业点。
凭借于此只用了五个月时间,亚洲发展银行的线下网点渗透率和月结算金额,一举干掉美国运通挤进了香港五大银行之列。
九十年代的香港金融行业可以说完全是英国人的后院,香港排名前列的五大行分别为汇丰、渣打、恒生、中银、运通。
渣打银行是一家仅次于汇丰的全球‘性’英国老牌银行,恒生银行被汇丰控股,只是名义上挂着一层华人银行的皮而已。
美国运通银行和渣打、汇丰之间的关系好比现实中的英美关系一样,既有合作又有竞争,中银在香港过得十分艰难,别提什么网点线下渗透率,只是依靠国内在香港开展业务的央企群体勉强支撑着五大银行的面子。
汇丰之所以给远嘉抵押的怡和股份提价,什么看好怡和发展预期之类的差不多全是屁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