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这段时间里,纺织品配额是共和国的中央电视台上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汇,伴随着纺织品配额经常出现在电视新闻中的,还有关贸总协定谈判、乌拉圭回合等后世共和国经济界耳熟能详的词汇。
早在6年,共和国赖以完成原始积累,日后横扫全球的轻工纺织行业已经露出滴血的獠牙,只是限于欧美市场的配额限制,产能得不到有效的释放,就算如此纺织行业创汇能力,每年仍然占到共和国出口创汇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梁远把柏林联合级市场商品的售价基本都是乘以国内进货价格的15倍左右,一件国内4o元成本的半大羽绒服,梁远直接在柏林联合级市场定价为6oo东德马克,按照195o西德马克。
由于东德马克购买力不强,若是民间黑市兑换的话,最多1oo西德马克就可以换到6oo东德马克。而在联邦德国境内,一件同款的羽绒服至少要卖到2oo至3oo西德马克之间,这里边的利润已经可以用逆天来形容了。
而由于历史性的原因,联邦德国为了展示自身的优越性,促使民主德国的国民失去信心,一贯大义凛然的强调要拆掉柏林墙,促使两德的人口、资源、商品等方面自由而不受限制的流动。
一般来说居住在西柏林的联邦德国民众,到归属于民主德国管辖的东柏林是不受什么限制的。只要付出5o西德马克,按官方汇率兑换等值的东德马克即可入境。在八十年代末期,民主德国政府已经把联邦德国民众入境看成了创汇的一种必要手段。
可以说在柏林这个特殊的冷战前沿,所谓纺织品配额等等经济因素统统是不存在的,所有的政策都是围绕冷战这个最高主题所运转的,梁远之所以在东柏林弄了造型如此拉风的级市场,根本就是为了避开联邦德国针对非关贸成员国的那份纺织品配额壁垒。
当然走私的规模庞大到一定程度之后,联邦德国政府到底会做出什么反应梁远也猜不出来,不过熟知历史进程的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