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所以然,不满足表象的知识,更希望掌握更本质的方法。
若强要类比,曾经的院校体系相当于综合教育遍地开花,单看教学内容,个个都是奔着要把学生培养成科学家去的。
现在则有一大批综合学校关门,却又新设了大量就业方向非常明确的“职校体系”取而代之。
而那一批最顶尖、最精华的综合院校的地位并没有受到影响,甚至有被进一步升格的意味,真就是奔着把所有学员都要培养成科学家去的。
但只从比例来说,洞天道场肩负起了九成九以上修行新人的培养工作,曾经肩负着全民修行重任的院校体系变得“曲高和寡”,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小众圈子。
洞天道场模式在探索中发展,至今也有四五十年的历史,对这些最多也才二十出头的修行新人来说,这就是最适合他们的模式,没觉得有任何不妥,可在唐小棠这些“老古板”的眼中,虽然她本身就是一位讲道人,却依然难免一种偏见。
即主动选择来洞天道场的新人们,要么天赋平庸,要么甘于平庸,反正,洞天道场就是“平庸修行者的收容所”。
而唯有坚持走院校体系的学员,才是“修行界未来的希望”。
这也是唐小棠特别强调一句“不是我自夸,这座洞天道场还是有点不一样的,听我讲道的学生中地位不比你差的也并不少”的原因所在,其中有一个隐含的大前提,即“来洞天道场听道的学员整体上都不咋地”。
而即便是她特别强调的自己任职这处有些特别,也只是因为学员出身地位有些特别,因为这座洞天道场不乏各种二代三代甚至n代的出入,但这些代表着他们在世俗中拥有种种特权的身份在真正的修行者眼中,却并不被看重,之所以在这处洞天道场出现“扎堆现象”,也不过是“人以群分”罢了,新人在做选择时,都倾向于往熟人多的地方凑,逐渐造就了这种现象。
但唐小棠此刻强调这一点,却只是为了她后面更刺耳的话做铺垫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