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查的惯用手段。
问清了目标住在这里的理由,他也没兴趣再多说什么,索性弯腰摸索起地板边缘接缝处有无摩擦以及家具的位置有没有移动痕迹。
结果非常正常,木板之间灰尘的沉积状况、地板钉铆、粘胶新旧程度一致,不存在撬压、滑动迹象,至少在地面上没有任何暗格。
左重直起身子拍了拍手,抱着胳膊环顾四周,然后掏出胸前的钢笔在墙上敲了一圈,确定墙体表面光明平整,墙砖之间严丝合缝。
另外裱糊、粉刷都是很多年前做的,长期使用之后变成同一种颜色,显得灰蒙蒙的,如果有地方经常打开,必然会留下一些痕迹。…
经过检查地面、墙壁都没有问题,在这期间他留意了目标一家三口,特别是小女孩的神情,对方除了有些好奇外,表情颇为镇定。
通常大规模搜查进行到这一步他们就可以撤了,这么多的房间要检查,搜查人员不可能像对待特定目标那样,挖地三尺寻找问题。
但是同行的行动科特务非常细心,全部检查完又仔细捏了一遍被褥,还用随身携带的钢制探针将柔软的家具戳了戳,这才算结束。
左重很欣赏他这份谨慎,记下对方的名字后礼貌的跟告辞,带人向着隔壁走去,还有数十户人家要检查,必须抓紧时间。
------题外话------
前面就说过,网上对于蜂窝煤的由来说法很多,有说是1920s在山东德州王月山发明,有说是dz市燃料公司退休职工郭文德,在上世纪50年代发明的。
但根据日本学者大岛义清和香坂要三郎合著的《燃料》(商务印书馆1940年出版)一书,就提到了日本人使用“有孔煤饼”的情况。
另外1932年1月25日出版的《中央日报》第二版有一个文化燃料的广告,从其刊印的燃料和炉具的图片来看,这个名为文化燃料的产品就是蜂窝煤。在广告词中有“中国人发明文化燃料”的字样。
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