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儿,自然容易画的像。”
他刚发明出铅笔,不敢太激进地把素描技术完整推出来,便停了手,又问了她刘夫人脸上颧骨、肌肉走向,习惯的妆容,随手记在纸边,准备回去勾线上色,放在表礼中送去刘家。
两人又说了说给女眷送礼的事,崔燮掀开画纸在底下补充了几样,拿着礼单和画跟她道了声谢:“多亏刘嫂来跟我说这些,我才能画出这画来。这回又要劳刘庄头替我跑一趟榆林,累你在家不安,是我亏待你们了。我回头便叫人多支一份银子给你们安家。”
刘嫂连连摆手,“吓”了一声:“怎么敢当公子的厚赐!我能再看见夫人的画像,已经是前世修得的福份了。公子若要赏,就赏我汉子也看看这副画儿吧。”
崔燮笑道:“等画好了再给他看。天色不早了,你先去歇歇,明日领了银子再回家吧。”
打发家人回去后,他才回到房里,把那张素描按着刘嫂的提示继续补完。而后对着它设计构图,画了一张刘夫人带着孩子站在花石间的彩图。
那孩子自然就是小崔燮了。
崔燮先对着镜子画了自画像当底稿,却又刻意把脸画的更圆、眼睛稍稍画大,将身材比例定在六头身左右,正是个十三四岁少年该有的比例。
这副画像比不得他给谢瑛画的那两张,也可能不完全像刘夫人,但在大明也该算是写实版的肖像了。但愿刘家二老和长辈们看见这幅画像能略有些安慰,不至于思念女儿和外孙时连个寄托都没有。
而他这个家里,也终于也有了一副刘夫人的画像,供后人怀念了。
崔燮感叹一声,卷起彩图,找了个搁卷轴的纸筒盛放,又拿油纸包好素描稿,精心收进柜子里。
处置好这些,他才换了衣裳,出去主持崔家的中秋夜宴。
虽然这家里少了男女主人和一个少爷,可中秋团圆夜也是要照过的。
陆先生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