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他老人家手持的节杖,就是一根铜的或者木的,或者竹子的杆子枪,在枪头处有伸出来的横枝,上面垂着一节一节的牦牛尾,或者豹尾,这个就是节杖上的节,也叫旌节!
旌节,代表着的就是国家的脸面,国家的尊严,国人的气节和骨气。
我记得有前几年一首诗的那几句非常有气势: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旌旗说的就是这个,这种带着旌节的旗。
这种旗的旗面,不重要,重要的是这种带着穗穗的旌节。
这个在古代,那是出使国外的使节,统领万军的元帅,又或者木守一方的大将军才有资格用旌节为旗。
旌旗,那是与国一体的,与万千国民同休同命的旗帜。
在唐初时。
小日本蒙昧,在东瀛岛上,跟野人一样,就翻越大洋来到我国学东西,把文字,礼节武艺兵法以及很多东西学了去,这个旌节也在期中。
这个缝着天皇御赐部队番号的旌节联队旗,在他们那,代表着的就是日本天皇的脸面,他的尊严!
现在,他的脸面在我们手里了!”
柳玉娥眼里放着光:“老师,那你觉得,这次日本人会来多少人?”
陈潇伸手,把手里的联队旗扔给三姐:“装好,哪天找到照相机,把这玩意儿拍了照发到报纸上,才够让日本人觉得羞辱!
来多少人?
如果运气不好,也就来一个师团,如果运气好,也许能来好几个师团!”
三姐没关心这个,她现在眼里有光,接过日军联队旗后漫不经心的问了一句:“老师,刚才您说的那首诗,气势磅礴,敢问是何人所作?”
“哦!那是《梅岭三章》中的一章,是现在新四军的陈司令在1936年的时候写的。
我有幸读过,所以刚才就拿出来用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