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代从军,姻族连接,逐步形成桀骜难驯,且不直接听命于君主的骄兵集团,毕竟这才是五代时期屡屡暴发“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乱相,君主被属下诛杀或驱逐夺权的最根本原因。
李天衢深知现在手中掌握一支完全听命于自己的亲军,而且重用的将领也完全能够信任,但也难保不会在十几二十年后,军中仍会爆发出五代时期由来已久的弊端隐患。那么趁着自己仍然能完全掌握麾下军旅,李天衢也计划着构建一处总掌军政体系的军事机构......
唐朝时节虽已设立枢密使,却是由宦官担任,而司掌接受朝臣以及四方表奏并宣达帝命职事。可是在后梁时期所设的崇政院,又于后唐时期则更名为枢密院,而五代后三朝期间经改政权限时大时小,直到周末宋初时节?对节制武人跋扈的确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李天衢则是打算在自己的势力壮大到一定的规模之时,便让这个军事机构提前些年份问世。
当然宋朝时期以文抑武、强干弱枝那一套军制放眼到现在这等时局下?也都不宜采用。可是若是设立枢密院总掌内外牙军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掌控调发更戍发兵符的权限,如此也是最大程度的防患于未然。
然而宋太祖赵匡胤吸取唐末乃至五代藩镇割据、军阀频反的惨重教训?而终结五代乱世,便立刻着手于削除武将兵权之前?实则也是沾了他昔日的君主柴荣的光。因为后周时期的军政已具备约束军队的先决条件?由五代第一明君柴荣整顿军纪、改革军政?一口气诛杀了七十多个军中关系盘根错节的宿将,仍在五代时期便一举扭转了军人专权的弊政,于是乎按史书所载:
自是骄将惰卒始知所惧,不行姑息之政矣。
当然了?柴荣再是英明神武?却没有预料到唐末到五代末朝武人跋扈的传统,虽然由他改革军制隐患已渐渐消弭,但因为他英年早逝,而致使五代十国最后一次拥兵自重的大将篡位称帝?却是他重用的赵匡胤坑到了自己遗留下的孤儿寡母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