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放弃所有沿海城市以及大部分内陆重镇的打算,化整为零,通过各大三线厂以及各县的小工业,让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另一方面也是国家确实没有发展更多大工业的能力,只能先搞点重复建设,缺人才、缺资金、缺设备,甚至连粮食都缺,光是一个四三计划就已经拼尽全力了。
没有那些大型化肥厂和化纤厂,国家根本不可能在接下来的人口爆炸中养活那么多劳动力,也更不可能通过这些廉价劳动力进行原始的资本积累,一切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并且51位面的土共与建国后相比还有一个很大的不同,没人,不仅是没有专业人才,而且还缺少城市和工业方面的干部,这两者都是需要逐步培养的。
(顺道一提,不得不说156计划实在是个十全大补丸,就民国那点子储备根本就不够用)
所以在推演的过程中,我就得出了一个比较浅显的结论,51位面的土共短期内并没有占据一个大城市并发展大工业的基础。
举个例子,解放战争初期的东北民主联军也曾占领过东北的数座中心城市,可面对当时气势汹汹的国军,他们在四平等地却打得相当惨烈,最后还是不得不放弃城市,到远离大城市和铁路线的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
要知道,那时候的东北民主联军可是集结了八路军和新四军的部分主力,再加上东北抗日联军,总计11万兵力,以及党政军2万余名干部,堪称豪华配置,寄予了土共高层最多的期望。
而他们唯一的弱势就是火炮少了点,过去几年部队长期打游击战,对于运动战和攻坚战尚不适应,可这也比51位面要好得不知多少了,更不用说东北的位置条件也远胜于南方苏区。
当然这个例子肯定有不恰当的地方,比如从某种程度上说,与后期的红军相比,初期大规模扩军的pla战斗力还有所削弱,运动战的表现也稍逊一筹。
但哪怕51位面的红军既有历史上长征红军的战斗力,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