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先圣虽然算是参观人员中地位最高的那个,但并没有搞什么特殊待遇,而是和大家一起集合排队,然后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一处地方一处地方地看下去。
要说学院这边也是熟门熟路了,不是光带着人进去走一圈,然后就出来,这样走马观花的办法效率低且不说,还可能影响到正常的生产活动。
所以大部分参观时间,都是在一处空地上进行的,这里整整齐齐地排列了十来个,由学生和工人们自制的黑板报,将所有内容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再配合上讲解,就算是卓先圣自己都感觉学到了不少东西。
讲解完之后,才是按照严格的纪律依次进入生产场所参观,考虑到养殖业极高的卫生要求,所有人员在进去之前还得先消毒一番。
车间内部自然不用多说了,在卓先圣眼中,这里和他以前见到的桑蚕户有些类似,竹制的架子和箩筐都是常见的事物。
但里头的通风器材、温度计、湿度计等在大家眼中还是新鲜玩意,若不是提前听了讲解,真可能看得一头雾水。
不过看得出来所有人的兴趣都还挺高,尤其先前听说这里一个箩筐年产两斤半的干虫,一间屋子就是好几百斤,消耗的不过是米糠和稻杆,细算下来比养猪还要划算。
卓先圣自己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他来到苏区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对当地农村的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在土改之前基本就没多少人能吃上一口饱饭,土改后也只能说活得下去,面黄肌瘦依然普遍存在。
从先前的讲解中,他学到了不少营养学知识,即便是出国留学过的他,也是头一回听说这么详细的内容。
糖类、脂质、蛋白质以及其他的微量元素,这些来源于食物的物质,到底是如何对人体产生影响,这点内容放在现代连三岁小孩都能讲出个大概,可在这个时代却是实实在在的先进理念。
为何光吃米面很难长力气,豆制品在日常饮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现在养殖的黄粉虫,为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