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都是战争创伤,在战斗最为激烈的时期,甚至还需要在外面的平地摆上帐篷来安置源源不断运来的伤员。
要知道,但凡可以就地治疗的,也不太可能大老远地抬到这里来,所以几乎每次有新伤员过来,都是可以在鬼门关边打转的病例。
长久下来,哪怕这些医生护士的基础不怎么样,也被繁重的压力逼得进步了不少,这也是程刚可以当甩手掌柜的原因之一。
何况他们除了工作外,还有更加高难度的学习任务,可以说所有能够在红军医院坚持下来的,除了吃饭睡觉外,基本没得其他任何空闲时间。
如此艰苦的环境,能够撑得住的自然是少数,这也是人之常情。
现在医院以及旁边的医学院,基本是采用广种薄收,宽进严出的策略。
最初的医学教育,是先把大批的学生招进来,这些学生的水平可能还停留在初小甚至更低的层次,然后用填鸭式教学快速打下基础,接着就扔进医院进行培训。
这些人里面,将近九成都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医生,大多都会选择参军当卫生兵,少部分则分配到基层医疗机构。
只有极少量表现较好,且学习能力拔尖的,才会被选拔上来再进行一轮填鸭教学,然后进一步培训。
如此往复,以超强的压力和超高的淘汰率,培养出一个勉强够用的医护团队。
其中很多细节,程刚都是参考的当年赤脚医生的培训体系,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在短短两三年里,就搭起这么大一个架子。
因为最近战事稍歇的缘故,所以医院内部显得略微有些空旷,但随着红军医院名声的传播,络绎不绝赶来的地方群众,依然使得职工们忙得手忙脚乱。
程刚也没有去打扰他们,路上碰上相识的同志跟他打招呼,就点头示意一下,紧赶慢赶来到了儿科病区。
刚一进病房,就看到乔杨神情低落地坐在病床前,正在拿毛巾给一个三岁左右的男孩擦着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