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击炮的技术和射击结构算得上近现代战争中进步较慢的了。
甚至可以说,包括中、德、苏、美、日等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使用的中、小口径迫击炮大都是以1930年发过推出的“斯托克一布兰德81mmm27/31迫击炮”为基础设计的。
而斯托克一布兰德迫击炮,又是基于早年一战时的英寸口径斯托克迫击炮改进而来。
尽管后来各国研制的迫击炮通过使用新材料和新技术提高了射程、射速、效能和射击精度等,但斯托克布兰德追击炮固有的结构特点却始终被保留了下来。
因此只要过了这两年,即使53式的结构稍微和斯托克一布兰德有些差异,比如底座是圆是方的问题,但至少核心技术上是完全解释得清楚的。
而相比之下,榴弹炮的技术进步就要快得多,传说中的抗战神器九二式步兵炮,此时才刚刚研制,2年后才会投入使用,甚至连原型都没有。
其他的火炮也是类似的问题,比如相比于过于笨重的155炮,其实还有一种更加合适的选择,那就是105口径,但是美制m2a1要到1940年才正式定型服役。
虽然m2a1完全可以称得上性能优秀,但是该炮经历了长达20余年的研制过程,其间设计人员对其不断改进和完善,可谓精雕细琢,同时也就意味着这门炮的存在,相对于这个时间点就是个巨大的秘密。
而m2a1的原型德制成名虽早,却很少出口,果党在抗战前购进了几十门,大部分也在战争中损毁,剩下的几门都存在博物馆里——总不能跑到南理工去拿人家的藏品吧。
至于苏式火炮,现有的库存大多是建国后援助或仿制的,那些型号又都是三十年代之后才研发定型,同样不太适合。
所以想要找到一门技术不算先进,当前已经定型,或者即将定型的榴弹炮,还得42位面这边有一定的库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别说这些工作都只能由程刚一人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