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云团降下,少年对“力道”的控制,在此就体现得淋淋尽致,镜头徐徐推进,鱼片与粉尘接触的那一面,就如“蘸”这个字所代表的技法,轻轻而落,轻轻而起。
看似不携带一丝云彩,但升起时,鱼片这一面,已然覆盖着淡淡一层的米粉。
这层米粉可谓涂抹均匀,一眼扫去,不管头尾皆是一片平坦,绝对没有因为多余的粉尘堆积,显得凸起,臃肿。
然后,是鱼片另一面。
循环往复的“蘸”之技法。
当一片片均匀上粉的鱼片,并被少年以巧手卷成花朵形状,插在了笔筒造型的瓷碗当中时。
卫忠、黄鹤师徒,情不自禁地道:“蘸之神髓!”
毫无疑问。
只有完全悟到沔阳三蒸传统手工艺,方能以这样轻巧的姿态,给一整盘的鱼片上了粉。
“不同的原材料,上粉技法不同,技法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味道!”黄鹤说,并摇了摇头面目阴沉,“我挑不出毛病!”
鸡蛋挑骨头?黄鹤已经尽可能这么做了,结果仍是一无所获。
“‘滚’!”
卫忠突然惊声说。
不是叫黄鹤滚,而是在指画面中少年,持握猪肉丸子,对食盒米粉滚过去的娴熟技法。
得到一粒粒上粉的猪肉丸子。
与鱼片上粉不同,在这一步,少年明显加重了力道,于是猪肉丸子“滚”得稍厚一层的粉尘,腥红色褪去不少。
再到南瓜块,卫忠此时已经是表情崩塌,“簸之神髓!”
咚。
咚。
切得大小合适的南瓜块,就被夏羽甩起,又掉落。
每一次落回食盒,南瓜块总要沾染粉尘。
呼吸,节奏,乃至手法,无一丝一毫的错乱,那予人的画面感,如同南瓜块,在米粉的沼泽地上,一次次的蹦跳,渐渐的,缓慢的,最终被沼泽吞噬。
南瓜块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