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舫花了些时间去适应和厘清。
故事还是文字时,是用第三人称的视角讲述的。
在无数快速闪回的记忆片段中,江舫突然发现,自己九岁之后的记忆里,多了一点奇怪而陌生的内容。
——他似乎在一棵巨大的树木上,拥有过一栋建筑面积约20平米的疗伤树屋。
“房子是江舫和他的父亲与母亲一起建造的。”
“房子里有吃不完的甜点、水果,有玩不尽的玩具,有看不完的书,有江舫一家人的合照,有温暖的、安全性很强的壁炉,有一张世界上最柔软的床、一床最柔软的毯子。”
“在这之后,每次遇到痛苦的事情,他都会躲在这里。”
“在他伤心时,天会为他下一场雨。”
“雨落在木制的屋顶上,火在安全木炭上燃烧,发出舒服的白噪音。”
“他在雨声和火声中安睡。”
“一觉醒来,所有的痛苦都淡去了。”
江舫微微皱眉。
这段记忆的内容,和他的逻辑相悖。
他原本的家身在一片钢铁森林里。
在离家几公里的地方,的确有一片森林公园。
小时候,父亲带着母亲和他去那里野过餐。
但自从九岁以后,他就再也没有这样的回忆了。
他奔波在基辅的地上世界和地下世界。
他要送母亲去戒酒和戒药中心,哪里有余裕去为自己买床和毯子?
即使真的有这种理想中的港湾,他也无暇栖身。
至于和父母的合照,更是无稽之谈。
在一次酩酊大醉后,母亲烧掉了家里所有和父亲的合影。
十岁的江舫想藏住最后一张放在钱包里的照片,也被濒临疯狂的母亲夺去。
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照片连带着父亲买给他的钱包,一道被火吞噬。
总而言之,小孩子才需要这种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