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忘了吗,之前已经和您说过,因为想要挑战您。我们的招牌作家中田老师跳槽去了《东京文艺》,并带走了一批读者,使得销量一度跌到11万册。”
秋原悠人听到这个解释,抬了抬眉头。
哦,那个宫川洋介老师的弟子啊!?
对方好像还是本格派里的激进派来着。
看着粟津秀树幽怨的眼神,秋原悠人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
他还真把这件事给忘了,毕竟自己之前忙着获奖、出书以及和漫谈社之间打“口水仗”,哪有兴趣理会这些出版社之间的“破事”。
他想了想,又问道:“如果《四月青年》的发行量现在只有7万册的话,那现在三大出版社之间的文艺期刊销量大概有多少呢?”
粟津秀树放下端着茶杯的手,开始描述了起来,让秋原悠人了解了最新的市场情况。
漫谈社的《东京文艺》,由于最早发布攻势,挖来一批人气作家,并加大了报纸方面的宣传,使得发行量每周突破了24万册,比起之前的最高峰要多出不少。
东映社的《东京青年》,因为一直是文学界期刊的老大,所以里面很少有作家选择跳槽。反而也因为加大宣传的缘故,使得发行量离30万册只有一步之遥。
景繁社的《文学之春》,以提高版权分成为条件,进一步捆绑住了旗下的作家。并通过加强了与日本各大高校之间的合作,开拓了新的市场,使得销量也提高到了20多万册。
至于粟津秀树所在的课教馆的《四月青年》,虽然早早获知了相关情报。但因为管理层感应迟钝、销量本来就处于垫底的缘故,里面不少作家纷纷选择出走。
作家的出走使得连载作品中断,更使得一批读者迅速流失。在这一情况下,广告宣传的效果也越发不佳,以至于形成了一个销量差和作家离开之间的恶性循环。
秋原悠人点点头,这让他想起前世的不少商业案例:老大和老二干架,结果老三被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