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任何已知类型的辐射都被屏蔽的前提之下,在这样一个极端安静的环境之中,观测液体闪烁体的粒子是否会受到撞击,从而激发出光子来。如果激发出了光子,就证明它受到了某种未知粒子的撞击,而因为现有环境几乎已经完全屏蔽了其余类型辐射的缘故,能撞击到它们导致激发出光子的粒子,就只有暗物质粒子了。
在这一次事件之中,在深埋地下的极端安静的环境之中,探测器确实观测到液体闪烁体被激发出了光子——这一点不会出错。但更详细的数据与更全面的分析却表明,在这整个过程之中,其实并不存在某一次粒子撞击事件。
许正华之所以做出这个判断,是因为探测器所观测到的次生粒子数目与类型,和粒子物理的模型完全对不上。
粒子物理此刻当然无法描述暗物质,但描述构成液体闪烁体的这些粒子总是可以的吧?综合各方面数据来判断,这并不像是一次撞击,而仅仅只是某一种现象。
可是这种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如果不是暗物质粒子撞击导致的话,它又是怎么回事?
许正华皱眉苦思良久,在稿纸之上写下了一个符号。
这个符号,代表着虚粒子。
所谓虚粒子,既是虚构的粒子。虚粒子是不可能被人类观测到的。因为一切虚粒子所存在的时间,都不足以长到能够被人类所观测到。一个粒子如果被人类观测到了,那么它就一定不是虚粒子。
它的提出,只是为了方便物理学之中的一些计算而已。其最为著名的应用,便是有关于黑洞的霍金辐射过程——在黑洞周边,会自发的从真空之中涨落出一正一负两个虚粒子,也即虚粒子对。携带有负质量的虚粒子落入黑洞,携带有正质量的虚粒子因为无法湮灭,从而拥有了正的质量。它远离了黑洞,看起来便像是从黑洞之中辐射出了能量一样。
通过对虚粒子的描述,这个过程得以化作方程式写在纸面上。
现在,许正华决定将暗物质粒子也视作虚粒子,尝试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