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并没有什么拒绝的想法:再多再少,它也意味着一个认可和身份。对应的,经过讨论,军委决定把这个新多出来的番号交给现在位于惠农的西向r4余部,同时,建立惠农抗日根据地。
暂代师长的徐象谦盼来了中央的林仲丹,安抚了情绪有点激动的战士们。在陕甘边区打通盐池、定边、平罗的通道之后,165师率先完成了变为“八路”的改编,开始在这片区域扎根下来。很快,165师根据中央的安排,开展了首次“大生产运动”,与此同时,开展了第一次思想整风工作,着力休养生息,并且将军队中存在的拿破仑风格彻底改造。
相比满目黄土的延州,这里的条件可以说是优越多了。
素有母亲河之称的黄河,在此处还很难被冠以“黄色”的名称。在金凤城边,她还是以清澈的模样示人,而自古以来的“塞上江南”之称,也体现了惠农长久以来的农耕历史。不过,当165师的干部战士们开始分解下到各个基层单位,散开成为一个南至金凤以北,北至和硕特旗的大区域的时候,他们惊讶地发现,当地的农民们居然还在用着原始的挑水灌溉方式,种的也是旱地。
嗯?这是怎么回事?资料上明明说是这片区域自古以来有着很密集的灌溉水利设施的啊?一脸疑惑的工作队咨询了当地的很多人,最终,在一些老年农民的指引下,他们发现了原因——水道淤塞,闸门损坏,一些较大的沟渠里还被人种上了菜,更有一些水渠已经被占用、破坏。
当地的水利系统早就因为长期的缺乏维护,而丧失作用了!
如果说是延州周围的农民因为军阀征收“特货”,而丧失了哪怕是堆肥这样最基础的农技,从而需要八路去禁毒外加助农教学的话,在“塞上江南”空有完善的水利设施而无法有效利用,或许也不那么令人意外了。
大生产工作的抓手就这样很简单地找到了:修缮水利,恢复这里原本应该有的灌溉系统,让这些旱地重新变成水浇地。既然现在黄河还没有完全解冻,尽量争取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