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的苏联和铁拳差距有多远?
答:只有一个思路。
刘贺连给出这个思路之后,在有格拉宾帮忙的情况下,苏联自可以将已经有的超口径破甲弹、钢管和拉瓦尔喷管三者结合,并且弄出一个堪用的铁拳出来。不过因为此时火箭发动机尚不成熟,所以刘贺连的设计并没有后世“rpg7”上那个精巧的增程火箭,而是采用类似“古斯塔夫”式的无后座发射模式。
和德国的铁拳类似,这本质上算是一门无后坐力炮。
事情很快升格,在格拉宾的推荐下,虽然gau对此不感兴趣,但是轻武器总局倒是产生了不小的兴趣。毕竟在1937年,在绝大多数步兵只能用地雷和手榴弹,以及燃烧瓶对抗坦克的时候,多出一个可以在100米外击杀敌方坦克,或者敌方碉堡的单兵火力,是一个非常有诱惑力的噱头。
于是,在刘贺连飞往瑞典采购额外物资,王大政委完成手术后休养恢复的这俩个月的时间里,苏联的军工部门很快完善了这个尚不能说是很成熟的设计——正在制造反坦克手榴弹的gskb-30设计局分出了一个“单兵大炮试制小组”,反向测绘了刘贺连带来的几个样品,并且把他手绘的图纸转换成了真正的工业蓝图。
紧接着,这个在本时空历史上设计出rpg-2火箭筒的设计局发挥了自己的“苏式风格”,在用作发射炮管的钢管里镀上了一层铬,用以延长整套发射系统的寿命;并把原来由六层“药片式”的黑药发射能材给换成了“硝化油脂粉条”,增强整套系统的发射能量,并且不需要在几次射击之后就清膛操作。至于击发系统,他们则将刘贺连的电池换成了在发射前摇一摇曲柄充电的电容,以降低装备的保养成本。
等到刘贺连回到莫斯科的时候,整套系统已经获得了国防人民委员部授予的临时编号“rpg-1”,变成了一个全膛镀铬、包裹隔热木材,拥有肩托和手枪型握把的多次使用单兵无后坐力炮。在更换了发射药之后,这个类似本时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