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一直而言是比较清贫的——这是几乎所有了解红军的人,长久以往而形成的固有印象,从破旧的军装,到老旧的武器,再到清汤寡水的补给。但是,红军的清贫大抵是因为物质条件不允许,而不是因为其他军阀克扣粮饷之类的原因。在历史上,红军在到达陕北之后,便咬牙拿出了自己塞在裤缝里的那点儿家底,委托海外局的干事们,从香港辗转购买了大约80万元法币的物资,在经历了多道盘剥,历经艰辛万苦之后,送回了边区。
这些物资里,主要是边区急需的药品、手术器械、x光机、显微镜,以及可以用于组装电台的零部件。在37年到38年这个西安事变后的窗口期里,边区利用自己少之又少的货币储备,购买了不少这样稀缺的物资。
而之后,将会是k近十年“明面合作抗日,实际封锁摩擦”的恶劣举动。
刘贺连在食堂落地前,被某种奇怪的世界规则限制了不能说出自己的身份,不能说出自己的未来知识和历史,而且自身的资历和身份也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操作和发挥。不过,借助自己在共产国际的关系以及在海参崴工作的便利,推动海外局及外联部的同志开辟了一条海外的经济工作线路。
这条线起始于英国,穿过葡萄牙,而最终落脚于位于粤省的濠境:这里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在国内有着比较超然的地位。
虽说,经济活动方面远没有位于隔壁的湾仔岛那般活跃自由,但是在这里,海外局的同志得以避开怡和洋行无孔不入的黑白势力,开展相关的业务。
按照刘贺连的方案,外联部的同志注册了一个贸易公司,顺带开办了一家“中法大药房”,用以掩护红军对外的医药采购。当然,药房也有正常的对外经营,其主要的产品是一种“艾罗健脑液”,这玩意儿里边有一定量的咖啡因,足以在提神醒脑的效用上暴揍当时的诸多凉茶和方剂,一经投放,市场反响异常好,顺利地给八路积累了第一桶金。
尔后,刘贺连的建议则是利用外国人的虎皮,收购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