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甚至在柏林电影节期间,许多新人导演和演员在采访的时候都大肆鼓吹吴孝祖的成就。
这种行为让许多媒体和影评人都很兴奋,似乎看到了又一位‘伟大’的电影人在他们的注视下冉冉升起了。
相比起前世昆汀,吴孝祖底蕴太深了。当他再次创造性的制作出《低俗小说》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引起轰动。
当然……
人家吹我们,我们稍微送给人家一点礼物表达感谢,是不是也很合理?理所应当?自然而然?
这本身就是分工不同嘛
如约收到了‘润笔费’和‘茶水费’的这些鼓吹者就更加来劲——恰钱,不寒碜啊!何况吴孝祖和《低俗小说》确实很能打。
柏林刮起的这股风潮很快就引起了欧洲媒体的跟风。
《每日镜报》、《泰晤士报》、《太阳报》、《世界报》、《法兰西晚报》这些主流综合性报纸全都进行了相关的报道。
同时。
《电影手册》、《视与听》、《银幕日报》、《首映》这些专业电影报刊也给予了吴孝祖充分的肯定。
专业性报刊的肯定对于《低俗小说》来说绝对是一记非常及时的染料,助推着这部在柏林上空引爆了‘核爆’一样轰动的作品受到了更多从业者的关注。
当然,并非没有批评声。
甚至《电影手册》上就表示遗憾,认为虽然在故事结构上进行了创新,并且拍摄手法、色调及摄影保持了吴孝祖惯有的水准,但这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媚俗’了观众,影片太过于‘好莱坞化’。
不过,《视与听》则认为这是吴孝祖一次对于自我固有风格的大胆突破。
总之,这样一部作品在这样狂轰乱炸的曝光下,直接拉满了外界对于他的关注。
《银幕》摆在酒店的茶几桌上。
场刊中间摊开,上边有着本届27部作品的所有打分。其中《低俗小说》拿到了分的本届最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