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0年代初期4大交易所的挂牌大比拼开始,一直到90年代初,港岛本土的大中型公司基本已上市完毕,还把股市变成了一个受人诟病的“地产市”。
1989年这个时间点,实际上是华资发展的好时机。他们出手狙击九龙建业也是好的机会。
中英谈判开始,英资酝酿一场史无前例的迁册潮,早在1983年,怡和就宣布把控股公司的注册地点由港岛改为百慕大,并以迁册为由,要求联交所给予上市豁免权,还引发多家英资公司跟风。
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华资发展的空间,同时,也让港股市风起云涌,掩饰了苏黎耀他们的动作。
对于资本进入股市,许多人都乐见其所。
为此,接下来两年,港交所会与内地达成协议,促成内地国企改组上市‘红筹股’。这在90年代期间,促进了港交所真正意义上的‘开源’,同时有这样一个‘窗口’也确实加速了内地国企的资本发展,双方属于互利互惠。
这也才会让恒指在1997年6月30日回归前一天,以15198点的历史高位收市。
当然,紧接着的事情大家也都清楚了。
7月2日,在以乔治·索罗斯为首金融大鳄们的强势做空下,泰铢一天内暴跌20%,并很快演变为席卷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泰国、马来、印尼等国家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瞬间化为乌有……全被华尔街吸血。
港城自然也未能独善其身,10月23日,恒生指数创出单日暴跌1211点的历史记录,击穿10000点心理关口。
到了1998年8月,在索罗斯对港币的狙击下,银行同业息利率巨幅波动,英资金融集团大幅更风,更使得恒指跌至6544点的历史低位。
2万亿港元市值在一年内消失殆尽。
这次的金融重创,港资本影响巨大,但最影响重要的实际上是港岛民间民众几十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的恐怖。
楼市跳水到那些炒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