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黑泽明!也许吴孝祖导演还未有电影大师黑泽明的实力与名声。但他的镜头已经具备了挑战大师的资格!这是一位具备创新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新人导演。
尽管上一部电影被某些人抵制下档,但这并没有击碎这位导演的脊梁。他不但没有气馁,反而携带着一部旷世之作出现在世人面前……呜呼哀哉!港岛电影新浪潮并未止步不前,这部作品足够改变电影语言……”——《星岛日报》方保罗。
“蒋生,这个方保罗你花了几多钞票?”
吴孝祖随手卷起报纸,失笑不已,“这个家伙吹捧的也太明显了。你找枪手最起码也要低调一些,这很容易拉仇恨啊……”
“钞票就有花,但例行公事而已。这个家伙全港有名的评论人,我哪里能让人家给我做枪手,你真以为我是金庸?可以找倪哐捉刀代笔?”
蒋志强用纸巾拭了拭嘴角,郁闷道,“昨晚你喝到伶仃大醉,我哪里能免俗?我第一次早上起来见到这么多男人和我睡在一起……”
吴孝祖自然做不到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他不知道,报纸上的报道只是凤毛菱角,这些影评人一窝蜂的上来吹捧既有红包效果,亦也是因为吴孝祖这部电影真的挠住了他们的爽点。
再加上一些影评人的力捧,《一个字头的诞生》口碑持续升温已经是不可阻挡的事情了。
70、80年代,港人习惯早间阅读报纸。每日印刷发行的中英文报纸,日发行总量在160万-200万份之间。如果按港岛统计人口算,每三个人就有一个人在读报。
《东方日报》、《明报》、《星岛日报》、《成报》、《新报》、《文汇报》、《大公报》等等这些销量颇高的报纸在港岛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是后世报纸已经死亡时代的人可以想象的到的。
发行量在10万份的报纸,在港岛就属于大报了。不少报纸的娱乐版面上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关于《一个字头的诞生》的方块字。
虽然不全是浓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