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保险的多的多。
大多数电影公司也是这样做的,他们给歌星们安排的表演任务,就是在电影中给我好好唱歌。电影公司和院线公司,可一点都不在乎影评人和媒体尖酸刻薄的谩骂,再说了,骂也骂的是那些出演的歌星,与幕后的电影公司有什么关系?
别看歌星主演,或者作为配角的电影,往往在票房上都没有什么太好的表现,可这些电影一旦从电影院下档,会立即成为录像带市场上的主力军,歌迷与影迷的脑回路有很大不同,大批歌迷愿意为自己的偶像买单。
随着时间的发展,音乐圈的歌星走向好莱坞,还有一个更大的因素,那就是复古歌舞片的短暂走红。
自从妮可-基德曼主演《红磨坊》,以复古歌舞片的方式风靡全球后,如同吸血鬼一样的好莱坞片商们,就像是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样,纷纷开始制作成本低廉的歌舞片。
就连百老汇经久不衰的名剧《芝加哥》,也在短时间内被搬上大荧幕,借着短暂的复古歌舞片风潮,无论是票房还是奥斯卡,都得到了喜人的成绩。
事实也证明,复古歌舞片只是一股风潮,刮风一样刮过去后,就真的再次恢复到了无人问津。虽然好莱坞的电影公司们,仍旧对拍摄歌舞片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但却没有任何人愿意轻易放过这座金山。
于是储备能够胜任这类型电影的演员,就成为了很多公司的备用选择,有一点始终是没办法否认的,把一个天生就拥有唱歌天分的歌星,给训练成为一个达到合格线的演员,要远比单纯找合适的演员容易得多。
毕竟这类型的歌舞片,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小成本,以小博大才是电影公司愿意给歌星机会的主要原因。
一位名气享誉全北美的歌星,出演电影的酬劳,可能仅仅只是同样名气好莱坞巨星的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让歌星自己搭钱的事,好莱坞电影公司也不是做不出来。
在资本的眼中,他们就是最廉价的劳动力,本身自带大流量的廉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