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岛、南边的百越之地再往南,全都有大晋的将军带着大军进行灭国收土之战,收拢战俘,运回国内,送入还没开发之地进行建设。
当时的岭南,还没有现在这么繁荣,那时候的岭南虽然是大晋国土,但瘴气丛生,气候闷热,并不是宜居住地,是太宗,往这里投入了两百万的战俘,一百万的士兵,又将工部善于治水的官吏、大匠、太学里的工科术科学子接连派了过去。
实地调查,制定方案,之后挖沟渠,改道河流,炸平山川、砍伐森林,治理沼泽,历时五年,才将整个岭南的水利网连在了一起,调理顺了这里的地势,将原先的水泽之地,变为了能够生活,能够种植,能够让百姓长久居住之地。才将这片区域水患、瘴气治理好,但这里还是稀无人烟之地。
为了发展这里,之后太宗下诏全国,只要是去岭南定居,便能免费授地,第一批者,十一到四十五之间授地五十亩,十岁以下孩童二十亩,四十五以上三十亩,不分男女。诏书由锦衣卫从京中传出,没用一个月便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当时所有百姓都疯了,连夜去官衙门前排队报名。
拿到凭证后,便拖家带口往码头赶,那里有朝廷专门赶来免费运人的大船,所有人深怕去晚了,赶不上第一批,那时候有坐朝廷船队去的,也有同乡结伴走陆路去的,沿途都有驿站能供人休息,总之,当时几乎想要土地的农民全往岭南涌去。
而在这道诏书发布之前,太宗便在京都连开三届考举,选出来上千名的官员全被派往岭南,又让军队将询问那些退役士兵愿不愿意去岭南生活,愿意的先授田两百亩,然后都会升为小吏,派往这名官员手底下任职。
等这批官吏到了岭南,进入划分好的县、府,开始带着俘虏在工部大匠的指挥下,划分田地,留下建村的宅基地,等待百姓的到来。第一批人到来的时候,有军队专门在码头接人,然后按照顺序,进入一个个村庄,开始由指定的村长按照凭证和户帖发放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