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喜好譬如爱吃鱼来自于她,性格却并不全然类似张解,有时候太过沉默寡言甚至让她品出了几分谢承泽的影子,可经手的案子实则大多是徐和修经手的。
张女官的身份则来自于她,性情也有些肖似她,但那时不时的小儿女作态又与她不一样,当然,这只是本话本子,即便有徐和修这个大嘴巴整日里“乔大人”“乔大人”的说,可听来的与亲眼见到的到底是不同的。更遑论她与徐十小姐说熟悉还当真算不得熟悉。张女官与她本人不同这没什么奇怪的。
她不敢确定是不是每一个写话本子的人都是如此,可从徐十小姐描绘的那几个主角的模样性情喜好都来自于身边人的融合来看,她相信人是有骨子里的偏好的,既然两个主角如此,那么其他重要角色或许或多或少也会有徐十小姐身边人的影子。
如此的话,那个对徐十小姐影响颇深,让徐十小姐深信不疑的人会不会也藏在这些人里?
第三册与前两册虽然从用词笔法来看能看得出几分前两册的影子,证明是来自于同一个人所写,却因着俏厨娘突然暴毙,总让她生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
徐十小姐对这个人的笔墨用词如此之多,怎么就让她突然死了呢?如果徐十小姐是个喜欢兵行险招,将故事写得离奇叫人捉摸不透的人倒也罢了,可从前两册话本子的内容看来,徐十小姐并不喜欢这样捉摸不透的故事。比起这样的故事,她更喜欢细致的穿针引线,处处暗示,所以,先前话本子里的案子虽说结果顺着故事的推移多半能猜到,可因着先前一点一点给出的暗示,能叫看话本子的人看出一副果然如此的感觉。
这等处处埋着伏笔的写法当真是既不会惹怒看话本子的读者,又不会叫人乏闷。
也只有除了亲身经历过案子本身的乔苒没有太大偏好,对于多数人而言还是很喜欢这样的故事的。
所以,既然有处处暗示、喜欢埋伏笔的想法,她便总觉得徐十小姐的话本子里应当能找出一些有意思的地方。
而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