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性格相投,孙策和郭嘉有着超越其他人的默契,但这次却没得到响应,多少有些意外,稍微一想,却释然了。
汉代儒学大兴,读书人不管是哪门哪派,儒家学问都是要接触的,《论语》《孝经》是入门科目,再深入一层就要读经,《春秋》在汉代社会有着后人难以想象的影响力,哪怕是没读过《春秋》的人也难脱其伦理规则的限制。
但儒家学问的根基在人伦,由父子而君臣,父子在先,君臣在后。孔子建立儒家的时候还是春秋时期,那时候虽然有天下共主周王,却和后世的皇帝有着本质的区别。所谓君之君非我之君,臣之臣非我之臣,君臣关系相对比较松散,合则为君臣,不合则为寇雦,只要程序正义,没人会有什么意见。父子则不同,这是与天俱来的血缘关系,无法更改,优先于君臣关系。所以伍子胥复仇,世人谴责他的只是掘墓鞭尸,而不是引吴伐楚,原因很简单,楚平王有错在先,伍子胥为父兄报仇,天经地义。
汉代秉承遗风,认为父子先于君臣,孝在前,忠在后,虽然出于现实利益,君权已经稳固,但至少在道义上,父子关系还是优先于君臣关系。后来曹丕问群臣,君父各有重病,只有一丸救命药,是该救君还是该救父时,邴原毫不犹豫地直言救父,曹丕也只能表示认可。
这个故事如何解读,说法不同,但是公认的道德层面,父子先于君臣是没什么疑问的,所以郭嘉才会答得这么直接,而没有把孙策的话当成笑话。事实上,这件事也不能当笑话,不管你私下里如何认为,在公众面前,你还得尊重民意。
孙策原本也没什么君主意识,充其量就觉得自己是个小老板、包工头,也没指望别人为忠而弃孝,对郭嘉的态度不仅没有反感,反而觉得可贵。
“奉孝所言甚是,是我一时失言了。”
郭嘉颜色缓和了些,却还是提醒道:“将军位高权重,一言一行,万众瞩目,还是应该谨慎些。”
孙策笑了一声。是啊,一不小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