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两的大规模流通,始于明朝。一直到晚清,白银都是硬通货。但在民间,主流的钱币还是铜钱。白银,是仅次于黄金的大额货币。
古代人一般用铜钱。如果消费很高的话,会使用银子,而一大块银锭带在身上肯定不方便,那么这个时候会怎么做呢?当然是带些碎银子。那么又有一个问题了,碎银子怎么来的?
有很多人会直接将整银子掐碎,或者在整块银子上掐掉这个小角。古人交易的话,如果去了需要用到银子的地方,一般都是档次比较高的比如茶楼、酒楼、青楼之类,店家都有秤。但是市面上流通的碎银子成色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商家还要换算成色之后再计。也有一些厉害的商家,凭经验手感就能说出你的碎银子是几斤几两。
像是这个军中的军需官,一辈子和银钱打交道的家伙,其实根本不用秤。上手一掂量,分毫不差。可为了公平起见,他还是拿出一个小秤,将二人的军饷仔细称好。
杨国柱拿着账簿,这是军中发放军饷的记录簿:“在此处画押,摁个手印也可。”
古代对于指纹没有电脑比对,契约上按手印有什么用呢。其实,在古代秦朝时期,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到了唐朝已经发展的非常成熟了。宋代《洗冤录》,上面完整的记载了通过指纹来断案的记录。
考虑到军中的将士大多目不识丁,要么画个圈圈,然后摁手印。
就这样,胡经义和乌明志二人,在迷迷糊糊中,在账簿上摁下了二人的手印。
然后,杨国柱合上账簿:“胡经义,本官看你走路怎么一回事?”
“哦,回总兵大人的话,小小外伤,已然快痊愈了。”
杨国柱点点头:“好,三日后,你二人安顿好家人,速回大营。”
回营,这些老兵敏锐的嗅觉中,知道恐怕要打大仗了。二人一**点头,然后拱手领命。
就这样,关宁锦防线,八个总兵、及其麾下将士,都被陆续召集回营。重要的,每个将士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