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陵家里一共待了五天时间,向南才和康正勇一起,急匆匆地返回了魔都。
除了元旦休息了一天之外,其他四天时间,两个人实际上都是在“聚宝斋”二楼的修复室里度过的。
康正勇原本还以为,这一次到金陵来,可以好好感受一下六朝古都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
谁知道,除了元旦那天在金陵大学校园里匆匆一瞥外,之后几天都被郑板桥的一幅古画,给绊住了双脚。
别说去什么秦淮河边,古城墙上了,就连金陵博物院的大门朝哪边开,他都不知道。
不过,这几天也不是没收获。
跟老师向南在一块修复古书画,让康正勇认识到了差距,不仅仅只是速度上的。
实际上,古书画修复,或者说是文物修复,从来都不是以速度论英雄的。
如果修复师们都一味地追求速度,那不知道有多少珍贵的文物会毁在这些修复师手中。
文物修复,最重要的还是要有耐心,在操作时更是要小心。
康正勇注意到,老师向南之所以能修复得又快又好,并不是因为他刻意追求速度,而放弃了精度。
而是他在一幅古书画摆上大案之后,在脑海中构思出来的修复方案,几乎完美。
其他古书画修复师,包括康正勇自身在内,在修复古字画之前,也都会事先在脑海中构思修复方案。
但康正勇这些人,在修复古字画的过程中,常常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不断地修改着事先制定好的修复方案。
修改方案,就意味着要停顿下来,一停顿下来,时间就被耽误了。
而在康正勇的观察中,向南在修复古字画时,一道工序接着一道工序,几乎毫不停顿。
他的每一步都做得小心细致,看似不紧不慢,实则比一般的修复师要快了无数倍。
其他修复师还在思考着下一步该怎么操作,向南就已经做完了一道工序;其他修复师刚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