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研发”产品。
按理来说,应该优先照顾自家企业的。遗憾的是这些“优越产品”,都有各种各样的不足。
不光是零配件要进口,就连生产组装,都要寻求国外大厂代工。
没有办法,赚钱的买卖人人抢,赔钱的生意无人问。
沙皇政府兜里穷,无力大规模建设空军,民用又没有普及,自然没人投资飞机生产厂,哪怕是组装厂。
所谓的国产,也就产了一个天马行空的设计师,甚至连设计是不是自己的都不确定。
没有任何意外,作为准工业化国家之一,俄罗斯帝国同样也是一个山寨大国。
只不过别人都是优化产品性能,或者是降低生产成本,又或者是按照本土文化习惯、审美进行改装。
俄国工商界就不同了。首先,性能不是第一位追求的;方便人们的生活,同样也不是主要目标;优化产品性能,那就更不用指望了。
“造不如买”的观念早就深入人心,若不是为了从沙皇政府手中骗补贴、或者是争取优惠政策,根本就不会有人去搞工业。
在这种背景下,大家的追求仅限于能够将产品生产出来,至于其它的都不重要。
不是大家没有追求,主要是工业配套体系跟不上,人工素质同样也在拖后腿。
莫说是高科技零配件,就连精度要求略高的螺丝,都需要进口。不是生产不出来,主要是成品率太感人。
这也是俄国制造“傻大黑粗”的由来。不是大家想这么玩儿,实在是做不出来精细化产品。
为了能够保证正常使用,只能在其它方面做出牺牲,所以性能上是不用指望了,唯一值得称赞的优点是皮实耐操。
不过这个优点有很大局限性,仅限于普通日常工业制品,不适用于任何高精度产品。
飞机这种高科技产物,那就更不用说了,俄国能够生产的只是初代木制飞机。
现在国际上最流行的飞机,已经过渡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