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不同的。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不是一句空话,在奥地利同样也适用。况且,皇帝还没有下达过禁止破坏运河的命令,要求保护苏伊士运河的是奥地利政府。
战区司令部属于战时特殊机构,战争时期前线的军政大权那是一把抓,作为司令官的费斯拉夫上将,自然要全面考虑问题,对政府的要求不能不考虑。
可是博德曼上校这样的军队中层就不一样了,他们只是效忠于皇帝,根本就不需要对政府负责。
就算是政府再怎么不爽,也无法越过皇帝直接插手军队。
只要仗打赢了,政府有意见也只能憋着,在奥地利没有人能够无缘无故的针对战场上功臣。
真正意义上的风险,还是战场上吃了败仗。
不过对面的敌人给了博德曼上校信心,超过一半的守军都是土著,这要是都打不赢,那他也没脸在军队中混下去了。
……
随着新一轮的轰炸开始,在炮弹猛烈的攻击下,对面的河堤渐渐开始崩溃。
等指挥部收到消息的时候木已成舟,除了硬着头皮走下去,实际上也别无选择。
对这样的结局,费斯拉夫上将是欲哭无泪,就在一个小时前,他刚刚发电请示皇帝要不要填出一条通道来,结果马上就发生了。
撤回已经来不及了,前线急电都是第一时间送达,现在费斯拉夫硬着头皮再发一封电报进行解释。
至于始作俑者的博德曼上校究竟是功臣还是罪人,这个问题还是要看战局的发展,费斯拉夫现在也没有心思追究责任。
没有任何犹豫,费斯拉夫上将做出了决定:“命令前线各部队,不要再畏首畏尾了,都给我放开手脚的干。
现在我只有一个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渡河,击败对面的法国人,全据苏伊士运河。”
军人想要腰杆子硬,还是要拿战绩说话。只要战场上打赢了,这些问题就只能算是过往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