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伦敦政府选择观望的时候,战争就注定无法避免。英法的决定并没有出乎苏丹政府的预料,毕竟这次的敌人是奥地利和俄罗斯,没有足够的利益,怎么能够让英法为他们拼命呢?
按照最初的计划,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认为普鲁士人会在背后牵制住俄国人,他们只需要面对奥地利,请英法出面干预,放弃部分利益奥地利多半会罢手。
这是有根据的,早在十年前维也纳政府就向苏丹政府提出了购买阿拉伯半岛主权,三年前又提出了购买巴勒斯坦地区主权。
交易自然没有达成,苏丹政府担心奥地利拿到这些地区后,会生出更大的野心,继续蚕食奥斯曼帝国。
买卖不成仁义在,在政治上并不适用。购买行动失败过后,维也纳政府也没有罢手,不断的向这些地区渗透,逼迫苏丹政府做出让步。
因为牵扯到了耶路撒冷,受宗教影响严重的苏丹政府,根本就不敢妥协,两国关系不断的恶化。
安卡拉王宫,自从收到外交失利的消息,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的火气就旺盛了起来,最近两天已经有三名侍女丧命,多人遭到责罚。
“怎么不说话了,你们不是信誓旦旦的保证,欧洲各国不想看到奥地利继续扩张么?”
听着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的讥讽,众人纷纷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做出一副聆听教诲的模样。
这丝毫没有平息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的怒气,最近这些年奥斯曼帝国改革并不顺利。尽管在此前的内斗中保守派势力遭到重创,但是新的保守派又诞生了。
这种局面,阿卜杜勒-阿齐兹一世不是没有想办法改变,而是真的无能为力。这是前任苏丹的锅,没有及时改变制度,催生了新的既得利益集团。
实际上,前任苏丹也是被迫的。近东战争失败,丢了巴尔干半岛奥斯曼帝国怨气大伤,内部还爆发了叛乱,为了稳定国内局势不得不做出妥协。
战争大臣柯克萨尔·托普坦硬着头皮上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