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的政策,或许是因为涉及的‘正统’的缘故,向来都是主战,虽然历朝历代都不停的变化,可基调没变。
万历时期,特别是在戚继光驻扎蓟/门的时候,分外强硬,后期国力衰弱又以‘赏赐’、互市来分化,再到后金崛起,明朝需要蒙/古部落去牵制后金,一度也大力支持察哈尔部。
可在天启朝,这种情况出现变化,这是国库空虚实际问题造成的。在历史上,到了崇祯朝,反复最多,先是强硬拒绝,一分不给。后来面对后金战力逐渐增强,又恢复,随着察哈尔无力牵制,又不给了。
反反复复间,长城各镇也不太平,一遇天灾,漠南蒙/古各部纷纷侵袭长城各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现在,随着大明打垮了后金,朱由检自然不愿意再给察哈尔‘岁币’,对他来说这是屈辱。
朱栩想了想,道“这件事朕会劝说皇兄,具体事情还要兵部来做。”
“遵旨。”
申用懋不意外,从怀里掏出一道奏本,道“皇上,臣对西南民乱有些想法,还请皇上过目。”
刘时敏走过去,接过来递给朱栩。
朱栩看了他一眼,翻看奏本,入眼就是‘株连法’三个字。
朱栩对于株连这一套是不支持不反对的模糊态度的,动辄抄家灭族,并不能解决问题,只会引起官民的内心恐惧。历史上的明末官员为何动辄‘乞归’,其他不说,熊廷弼传首九边的威力就非同小可。
朱栩耐着心看下去,申用懋的株连法,实则类似‘保甲法’,在百姓的基层施行严密控制。
其中写明:各地农村住户,不论主户或客户,每十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合保丁,进行军训;夜间轮差巡查,维持安宁。
其中还有严厉的部分,就是株连法的精要:旦有涉及民乱,一丁有错,一家入罪;一家有罪,一保担责,以此类推。
这保甲法出自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