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翠相间的春意间,令无数往来寻诗游玩的骚人墨客心神向往,纷沓而至,尤其到了清明时节,得了那脍炙人口的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之故,酒楼的生意更是兴隆无比。
名声响亮了,酒楼的掌柜也渐渐在当地小有名气,传说酒楼的掌柜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姓朱名寿,十五年前举家落籍于杏花村,为人和蔼,乐善好施,整天堆着一脸和气生财的笑容,任谁指着鼻子大骂也不生气,不过后来有细心的人现,自酒楼开张以来,指着鼻子骂掌柜的酒客出了酒楼后莫名其妙失踪了,过不了一两日,失踪之人的头颅竟高挂在当地官府的城楼上,谓之曰“朝廷通缉日久的强梁匪盗”,有苦主的家眷不服气擂鼓喊冤,谁知官府竟不知被谁人操控,问都不问便毫不留情将案子驳回,不予理会。
久而久之,来往的酒客们终于察觉这家凤临阁酒楼掌柜的厉害之处,可谓手眼通天之辈,于是渐渐的,来此喝酒的酒客也越来越规矩,对那位整天笑呵呵的朱掌柜更是充满了敬畏。不管什么人在酒楼里喝得多醉,也都保持着最后一丝理智,撒酒疯也好,骂人打架也好。终归必须出了酒楼大门再说。这个不成文的规矩一如凤临阁里那一坛坛独特而醉人心脾的杏花酒一般,一传便是许多年。再也没人触犯过,比大明律还坚挺。
然而,世人定下的规矩就是为了被人打破的。
每年的清明时节,总有一个人。或者说一家人丝毫不顾这条规矩,一进门便骂骂咧咧不休,一向和善的朱掌柜见了这人也顿时变了脸色,二人就站在门口互相指着鼻子骂开了,骂了许久后又哈哈大笑,互相拍着肩膀进了酒楼的雅间,喝得酩酊大醉。大哭大闹不休,足足醉了三日后,这家人再启程告辞,年年如此。从未失约。
今年离清明节还有两天,这家人又来了。
清晨时分,三辆蓝顶黑蓬马车从远处悠悠驶来,车夫一声吆喝,马车停在凤临阁门口,随车两侧的两排侍卫在门口雁形散开,神情戒备地盯着来往出入酒楼的酒客们,吓得人们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