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初九,秦王囘召见了左庶长卫鞅与大庶长赵冉,一同商议对策。
当时的殿内,气氛显得有些压抑,就连大庶长赵冉,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对策。
其实说实话,秦国与魏国的战争,就目前而言还是蛮乐观的,虽然魏国的河西、河东两郡,在魏将司马安、魏忌、赵宣等人的防守下暂时亦无法攻克,而武信侯公孙起,亦被魏将廉驳、冯颋咬住了尾巴,就连「偷袭三川郡」的奇兵,亦被魏将庞焕、赵郯等人挡住,但总得来说,秦国的军队并未取得劣势。
说实话,在两国交战兵力数量相近的情况下,秦国能与魏国打地平分秋色,这着实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别以为魏国所有的精锐都在韩国,魏秦战场上的魏军就不算精锐,事实上,魏将司马安的河西军、魏忌的河东军、赵宣的北一军、庞焕的镇反军,这几支都是魏国的精锐之师,满编约有相近二十万,再加上其余的民兵,秦魏战场上的魏军数量亦不下于三十万人,与秦国的军队基本持平。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军队尚能勉强抱持住先前偷袭所带来的些许优势,这着实非常了不起。
在韩国衰败的今日,中原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秦国这般,以数量相近的兵力,与魏国军队正面交锋。
齐国不行,楚国也不行。
但遗憾的是,魏国并不仅仅只有河西军、河东军、镇反军、北一军这四支精锐,还有姜鄙的上党军、赵疆的河内军、屈塍的鄢陵军、伍忌的商水军、韶虎的魏武军,以及在「大梁战役」中彻底扬名的「禁卫军」。
毫不夸张地说,若魏国下定决定要对付秦国,它还能再调至少三十万精锐赶赴秦魏战场。
当然,兵力的差距其实并不算什么,对于民风彪悍、渴望战争的秦国而言,魏国若是征调三十万精锐,他秦国也能再征调三十万兵力——哪怕这三十万兵力当中,民兵(类似黥面、但不限于黥面)可能会占据大多数,但一旦真正交锋起来,秦国的民兵未必就会在魏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