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可!”
梁储不由苦笑,暗忖:“朝中有事不靠尚书,却要靠侍郎、郎中,大概只有当下才会出现这样的怪事。”
“谢阁老跟之厚都不入朝理政,就这么僵持下去,算怎么回事?”
梁储又跟谢迁说了一些朝中事务,便告辞了。
临走时,谢迁交待:“不管之厚是否能力出众,都不能乱了朝廷规矩,谁想让他兼两部尚书,谁就是跟大明体制作对!把话传出去,便说是老夫说的!”
……
……
谢迁没法说服沈溪,便想从舆论上施压。
营救下狱言官,沈溪是出了力,但这无法换得谢迁的宽宥,甚至在此事过后还更加气恼。
这是正统文官跟新兴文官之间的矛盾。
对旁人来说,这问题如同一个死结,得不到谢迁的支持,沈溪就永远没法按照正统方式接任吏部尚书,文官集团也不认可他。
但作为当事人,沈溪对此却态度淡然,这件事对他没有造成太大的困扰。
看起来兵部和吏部的事情都被耽搁了,但其实上并非如此。
在家养病这几天,他在筹划一件事,乃是涉及提拔谁来出任吏部右侍郎。
兵部两位侍郎,陆完和王敞能够把事情处理得很好,基本上不需要他来操心。
而吏部则因前任尚书何鉴老迈,以及右侍郎长久空缺而有所懈怠,光靠一个左侍郎孙交,已无法把全国官员任免、考课、升降、调动、封勋等事务完成,沈溪琢磨得尽快把右侍郎这个官缺补上,他的想法是进补一个他亲手提拔起来的官员到这个位子。
也就是要用自己人。
既为吏部尚书,若整个衙门没一个自己的亲信,那等于说行事要受人钳制,下达的命令也无法及时高效地推行下去。
但想找到满意的人选,有些困难。
思来想去,跟他相熟的人中,并没有合适的对象,数来数去也就大理寺卿张纶、兵部右侍郎